• 中南大学法学院公务员培训中心_联系电话
  •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十年·回响】易红:在服务国家中成就一流大学新高度

    从田野到荒漠,从大地到蓝天,从微小到浩瀚,中南大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

    19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6个学科居全球前1‰。

    2016年至今,中南大学累计12项科技成果转化单项合同金额过亿,科技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显示,中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多次位居全国前五。

    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揽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出大贡献,“五大”模式的起点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点是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跨湘江两岸,依巍巍岳麓,作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南大学历经百年办学积淀,近年来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

    迈向新征程,如何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

    他表示,中南大学将紧密围绕“四个面向”战略部署,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战略重点,以协同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为战略路径,以加强有组织科研、显著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为战略突破,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开辟新赛道塑强新优势,以更强实效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易红为中南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讲授思政课

    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

    【十年·回响】易红:在服务国家中成就一流大学新高度



    《瞭望》:近年来中南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其发展着力点是什么?

    易红: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南大学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共进、与时代同行。

    从1903年为培养中国自己的矿科、路科人才而生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1906年创办湘雅医院、1914年创办西式医科大学——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到根据新中国建设发展需要,于1952年组建的中南矿冶学院和1960年组建的长沙铁道学院;再到2000年,在国家高等学校重新布局结构调整中,三校合并组建中南大学。纵观一百余年,中南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应国家民族之需而生,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

    从被列入世界科学史大事年表的“地洼学说”的提出,到打破西方封锁的碳碳复合材料的研发,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地采选冶材”有色金属学科体系链;从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到以干细胞研究引领未来医学新方向,这里有百年不辍的医学教育、有日益发展壮大的湘雅医学学科群;从蒸汽机车到高速列车,这里有伴随中国铁路实现“由跟跑到领跑”的轨道交通学科群。从田野到荒漠,从大地到蓝天,从微小到浩瀚,中南大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

    近年来,学校向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迈进,大力实施更开放、更融合的国际化办学战略,更加重视高质量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各方面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9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前1%,6个学科居全球前1‰,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2个、一流本科课程84门,建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1个,国家科技大奖稳居国内第一方阵,与270多所海外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广泛交流合作。

    面向未来,中南大学将始终坚定不移地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争取更大的成绩与贡献。

    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瞭望》:中南大学如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进一步释放科研潜力?

    易红:服务国家是中南人的最高追求,在科学研究方面体现得尤其突出。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在原子弹制造中,中南人拿下用分离膜提取浓缩铀的关键一环;在荒漠戈壁,中南人攻克大风环境下空气动力学难题助力中国高铁网络的构建;在“极大”与“极小”的世界里,中南人面对的是一个又一个“极端制造”问题……从这些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贡献里,我们总结出“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揽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中南“五大”模式,其起点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点是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五大”模式的内涵是开展有组织科研,即有组织开展科研方向布局、科研问题凝练、科研项目策划、科研队伍组织、科研资源配置。为了让“五大”模式能更好地落地,我们出台了《中南大学“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发展十大行动,从管理运行机制、综合资源保障、科研政策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有组织科研提供指引;设立创新驱动等引导专项,将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促进文理工医交叉融合;建立稳定性和竞争性相协调的投入机制;遴选支持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和潜心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竭动力。

    同时,学校积极参与承建大科学装置、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等建设,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铸造国之重器;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积极推动粉末冶金、高性能复杂制造、重载快捷大功率电力机车、有色金属强化冶金新技术等四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具有中南特色的高端智库,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为校训的中南人深知:科技成果只有用起来才能“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其服务国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科技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和创新驱动发展,是这些年中南大学科研方面突出的表现。

    2000年以来,学校累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700余项,获国家科技三大奖112项。中南人在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环境污染治理、轻质高强材料、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军民融合、大数据、医学医疗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中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瞭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更加突出一流人才的培养,中南大学在培养一流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哪些探索?

    易红:培养、造就具有“实干担当精神、社会精英素养、行业领军能力、全球视野格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南大学长期坚持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学校推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建设拔尖创新、追求卓越、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育人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厚植土壤。

    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力量。学校把价值塑造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牢“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胸怀“国之大者”,更有使命感地成长。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有的放矢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打造政治认同、科学素养、工匠精神、医学道义、法治理念、红色基因的课程思政体系;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巩固拓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成效,不断提升学校思政实践资源品牌内涵,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全面落实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种种努力,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培好根”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向“育好苗”发力:

    一是夯基筑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自2019年起,学校启动实施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任务的《中南大学本科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教书育人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结构优化提质、国际合作育人拓展、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教学资源优先配置等六大工程,持续释放本科教育新活力。

    二是打造特区,个性化培养催化优苗“冒尖”。学校以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为牵引,探索实施本硕博一体、国际化联合、校企融合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打造一系列人才培养“试验特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灵活和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培养方案,让学生的创新潜质得到科学引导和有效开发,搭建跨学科平台,为学生自主选择拓宽和加深现有知识体系提供途径。

    三是科教融合,让接地气的科研实践“结果子”。学校以大工程观为核心、大项目为纽带、大师为引导、大实践训练平台为支撑,形成了“双参与+三联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校企联合制订实践教学培养方案、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联合考核实践教学质量等合作方式实现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工作,让培养出的人才真正满足行业新需要、解决产业真问题。面向本科生,学校将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覆盖全体学生、贯彻整个学程,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100%覆盖;针对研究生,学校将有组织大科研和自发性小探索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校企联合创新项目、自由探索创新项目,在一项项具体的科研实践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做中部崛起的新引擎

    《瞭望》:中南大学承担着为中部崛起提供科技力量的使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中南大学将如何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易红:中南大学根在湖湘、长在湖湘。因此,服务湖湘、助力中部崛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中南大学以创新助推湖南打造“三个高地”,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注入强大的科技力量。

    一是增强湖南核心科技供给。建好有色金属资源环境与新材料、轨道交通与智能制造、医药生物与健康服务等湖南优势特色学科群,支撑湖南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和航空航天世界级产业集群;建强芙蓉实验室,共建湘江实验室,壮大根植湖南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促进中部协同科技攻关。对接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衍生新型产业,协力提升中部地区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制造产业的优势竞争力。

    三是筑牢生态安全科技屏护。将双碳目标纳入学校科技创新整体布局,加强重金属清洁冶炼源头减污、重金属“三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等优势方向建设和冶金行业绿色生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着力改善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生态环境。

    站在新的起点,中南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四个面向”战略部署,切实履行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历史责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中南新贡献。



    上一条:中共湖南省委印发《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

    下一条:关于第二批主题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关键点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南大学培训项目

    干部培训

    热点专题培训

    企事业单位培训

    联系中南大学
    咨询热线:
    0731-89975233
    18670707572

    中心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605号南校区